伊春飞机失事原因仍在调查,在林都机场跑道的尽头,失事飞机残骸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南方日报特派伊春记者高笑摄
4天前,河南航空有限公司的一架ERJ-190客机在伊春林都机场附近发生空难,让中国民航2102天的安全飞行记录戛然而止,在这个记录的另一个端点,2004年包头失事的CRJ-200客机,也同样是一架100座以内的支线飞机。
6年间,超过20家新航空公司相继成立,各地航空公司汇总到民航总局购买支线飞机的计划数已经近200架。“伊春空难事故的最终原因尽管还没有调查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支线航空发展到现在,是需要进行规范的时候了。”一位民航高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该类客机无任何事故记录
支线飞机指座位数在50座到110座左右,飞行距离在600公里到1200公里的小型客机,主要用于短距离、小城市之间的非主航线运行。据了解,此次失事的客机ERJ-190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目前该机型约有290架飞机在运营中,在伊春空难以前,该系列客机没有任何事故记录。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目前是世界上120座以下商用飞机的最大制造商!”《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男表示,ERJ-190型飞机曾被业内誉为“支线航空之王”。
事故发生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已派出检查组前往中国,对ERJ—190型飞机进行安全检查,总局已暂停了所有该机型飞机的航班服务。
小飞机安全问题惹争论
“小飞机太颠簸,坐在上面没有安全感,经常担心会不会出事!”两次空难后,许多民众渐渐开始不信任支线小飞机。凤凰网进行了一项“你是否认为事故反映出支线飞机(小飞机)存在更大的安全问题”的调查,72%的网友给出了肯定意见。
对此,空军电讯工程学院的黄炳文在博客中解释,支线飞机的巡航高度一般在9000米左右,飞机受气候干扰比较大,容易颠簸。而干线飞机可在1.1万米以上高空飞行,属于气流相对平稳的平流层。他强调:“在气流中小飞机颠簸得比较厉害,乘坐的舒适性肯定会下降,但安全性绝对不会下降。”
但南京航空大学飞机设计专家金南征认为,相比支线飞机,干线飞机的安全设施更多一些,不过同时他也强调,支线飞机所执行的安全标准,与波音、空客大飞机基本一致,希望民众不要过度担心。
支线航空迅速扩张存隐忧
从2004年国内民航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之后,至今已经有超过20家新航空公司相继成立。因为干线航班竞争力的缺乏,许多新航空公司都是在执飞支线航班,使用的机型基本上都是小型的支线客机。
民航总局在2008年3月发布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机场96个,其中北方机场群新建24个,建在伊春的林都机场就在其中。
与民航总局大力推动支线机场形成对比的是,许多支线机场在建成之后客流稀少,难以为继。紧邻广州的佛山机场,自从去年重新通航以来,进出港仅9万人次,每天只剩下一班飞往北京的航班,已亏损1000多万元。
民航论坛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80个的支线机场每周起降的航班不超过10个,有部分机场常年闲置。航班的稀少和经费的奇缺让机场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受到了许多专家的质疑。
据了解,伊春机场每天正常航班为一班,从今年8月10日起,机场每周二、四、六各加开一个班次:VD8387/8伊春往返哈尔滨,每周正好十班,出事的航班正是加开的航班。
支线机场航空保障堪忧
伊春空难后,有许多专家对支线机场的航空保障能力提出了担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由于我国支线航空发展过快,支线机场管理和设备滞后,导致部分中小机场维修力量薄弱,安全保障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在空管指挥方面,雷达的性能、指挥调度的能力和枢纽机场相比也有差距。
惨淡经营的现状对机场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产生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隐忧,伊春机场跑道双向均未安装精密的盲降系统(ILS),给低能见度环境下的降落带来了很大困难,而这个系统已经在国内大中型机场普及。包括伊春在内的一些小城市的机场没有配装,业内人士分析,其中很大的原因即是由于经济拮据。
40名遇难者身份通过DNA确认
遇难者凭吊仪式昨日举行,20具遗体被亲属认领
据伊春市委宣传部昨日透露,截至昨日凌晨6时,已经有40名遇难者和家属通过DNA检验比对,从各地赶来处理善后工作的家属得以确定遇难亲人遗体。
记者从伊春市公安局获悉,DNA实验室一共提取了遇难者家属DNA血样51份,和42具遇难者遗体上的样本进行了比对,目前已经确定40名遇难者身份,尚有1人正在检验中。此外,因为还有1名家属尚未赶到伊春,目前还未能提取到该遇难者家属的DNA血样。
昨日上午,空难遇难者遗体认领工作在伊春市北山殡仪馆开始进行。目前已经有20名遇难者遗体被其亲属认领。昨日下午,空难遇难者凭吊仪式在伊春林都机场进行。
空难家属每户补助1万元
昨日上午,南方日报记者从空难调查组获悉,河南航空公司已决定向“8·24”坠机事故遇难者和受伤家属发送生活补助,标准为每个家庭1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理赔方案出台之前,公司紧急拨付一笔资金,作为受伤旅客和遇难者家属在特殊时期的生活补助费用。
空难后,广东遇难者林彦文父母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没有等到儿子报平安的电话”
昨日,伊春空难中的广东籍遇难者林彦飞的父母通过DNA比对,顺利见到了儿子的遗体。昨日下午,伊春下起小雨,有丝丝凉意。15时许,他们前往伊春机场附近的坠机现场参加凭吊活动。
回到宾馆,林彦飞的母亲拿出儿子的遗像,抚摸着儿子的脸蛋。此时,她只能隔着玻璃感受儿子的微笑。
“品学兼优”———这是母亲对林彦飞的评价。林彦飞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时,顺利考入国税系统,在基层国税分局工作,2009年5月调往广东省物价局工作至今。
据林的父亲介绍,今年上半年,他在繁忙工作之余还参加了两个考研培训班,准备今年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
去年5月,林彦飞调到省物价局后,工作更加努力。“我每次晚上打电话过去都说加班。”父亲告诉记者,有次他去儿子单位,一位领导告诉他,“你儿子真的很不错。”
由于工作忙,林彦飞调到广州工作后,只有在过年和长假时才回潮州老家探望父母。出事之前,林的母亲在电话里说很久没见儿子了。孝顺的林彦飞答应母亲,国庆时会回家看望父母。
林彦飞接到前往黑龙江伊春开会的通知之后,马上打电话告诉父亲,父亲还叮嘱他,这么远的路程,一个人在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林彦飞笑着告诉父亲,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会照顾好自己。
林彦飞的父亲和儿子最后一次通话是在8月24日晚上,林在哈尔滨机场转机,打电话告诉父亲即将登机前往伊春,到了伊春再打电话报平安。
然而,这个电话竟然成了父子之间的最后一次通话。
那一晚,父亲没有等来儿子报平安的电话,拨打林的电话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开始,他还以为儿子的手机忘记充电。直到第二天早上,他看到了伊春空难的消息,发疯地一次又一次拨打林彦飞那个永远也无法接通的手机。
空难发生次日,林彦飞的父亲看到儿子出现在死亡名单当中,脑袋一片空白。林彦飞的母亲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儿子的骨灰带回广东。
空难调查组正式成立,调查组组长梁嘉琨表示———
“调查结果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昨日,国务院伊春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组在伊春正式成立。昨日上午10时许召开的首次会议上,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局副局长梁嘉琨称,“8·24”空难是一次损失惨重、社会影响严重的坠机事件,调查决不能流于形式。
会议公布了调查组成员名单,他们来自国家安监局、监察部、民航局、全国总工会、公安部、国资委、黑龙江省政府等多个部门。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表示,事故调查涉及到飞机的制造商、运营商、运行人、飞行、维修、空管、机务、机场等八个方面。
梁嘉琨表示,事故调查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给遇难者及其家属一个交待,给社会公平正义一个交待,给法律尊严一个交待。“民航事故调查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调查结果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梁嘉琨说。
调查组还指出,事故救援工作非常及时,肯定应急机制和乘客自救的作用,认为这次救援工作是航空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