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是典型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产业链条长,对电子信息、材料等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显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切实把握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践行集团发展战略,夯实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基础,实现民用航空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奋战在民用航空产业战线上的同志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集团公司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思路以及发展前景。
“未来10年是涡桨支线飞机发展的机遇期”。中航工业飞机公司副总经理陈付生在题为《抓住机遇,实现我国支线飞机跨越式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涡桨支线飞机市场正在快速回升,特别是2016年前后,将是下一代涡桨支线飞机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由于金融危机,世界主要涡桨支线飞机制造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未来10年正是中航工业涡桨支线飞机发展的机遇期。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市场空间很大,要将MA700打造成为世界级涡桨支线飞机的主流机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搭建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
“把通飞打造成中航工业的‘特区’”。中航工业通飞公司总经理孟祥凯在《创新国家交通体系,引领通航产业发展》的报告中表示,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家民航局近期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通用航空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尽管中国的通用航空发展还不成熟,但是前景十分广阔。面对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中航工业通飞力图借助航空工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及广东省的经济优势、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以“创新国家交通体系,打造新型运输模式”为使命,实施领先发展战略,引领通航产业发展。
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副总经理夏群林在论坛上做了《大机遇、大挑战与大抉择》的发言,他指出,中国直升机的市场潜能很大,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专业人才、直升机运营文化还不成熟的情况,因此,谁能解开市场的难题,谁就能把市场潜力转化成市场需求;谁能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谁就能将市场需求转化成市场份额。面对开放性竞争,必须完成从提供产品到传递价值的转变,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从服务型支持到经营型服务的转变,从型号牵引到市场导向的转变,从产品推销到品牌营销的转变,进而争做本土市场的老大。
大飞机及民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与国运相系,与工业命脉相牵。发动机强则飞机强,飞机强则航空强,航空强则中国强。承载为大飞机配装 “中国心”使命的中航工业商发在论坛上交流了他们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经验。中航工业商发副总经理张玉金介绍,中航工业商发在全新的机制体制、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管理流程的指导思想下,始终把建设国际化运作模式及管理体系作为发展的基础,始终把培育核心市场竞争力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始终把建设职业化人才队伍作为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职业化”的基本原则,坚持“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哑铃型商业模式,坚持“强项目、强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做振兴民族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主力军,做管理体制机制与模式创新的开拓者。
中航工业副总经济师、战略规划部部长陈元先向大家介绍了国内外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情况以及国内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他建议将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平台,将航空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积极推动军工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尽快完成军工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制定有力政策支持军工企业走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推动军工企业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
肩负着促进民族航空制造业、发展西部支线航空重要使命的幸福航空,其总经理杨尤昌在论坛上分析了航空公司对制造商的需求。他介绍了航空公司的运营特点以及航空器适航和持续适航的要求,指出,民用航空不简单是技术问题,更应该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是一个国家战略;民机制造和运营构成了民用航空产业;国家大飞机项目只能解决飞机制造前期问题,还需要解决飞机运营环境等问题。
中航国际副总经理张光剑认为,中航国际民机海外营销的战略目标是要实现国产全系列民机的批量出口,铸造国产民机和中航工业的国际品牌和形象,以人为本,用专业化团队、海外营销网络、市场分析能力,树立一个品牌,成为中航工业民机出口的主力军。
“转包生产是发展中国民机产业的先锋官”。中航国际转包生产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杨春生在论坛上重温了转包生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世界航空转包的生产形势以及中国转包生产的发展方向。他指出,转包生产是“两融”的具体实践,我们有着融入世界产业链的良好基础,2011年国际民用航空市场继续保持景气,在中国航空转包生产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将产品集成度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努力克服制约转包生产发展的各项问题,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和集团优势,推进专业整合,引领民机产业的进步。
中航工业航宇副总经理徐新潮做了题为《商用飞机机载设备产业化发展与适航实践》的发言。他介绍了航宇公司的概况和产业化发展及适航历程,他认为,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必须建立民机独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军民分线,将民机的设计、总装、销售独立出来,明确目标,坚定决心,从而促进民机产业的发展。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领导在听取了各位代表的发言后分别对会议进行了点评总结。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表示,民机发展现在是最好的时期。首先,国家高度重视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其次,民用飞机市场在金融危机后很快复苏,这是难得的机遇;第三,在民机产业上我们有着良好的基础。目前民机产业的水平还不足以满足国内和国际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采取国际合作,尤其是在研发方面,要有全球视野,准备好国际化的人才。另外要加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加强在管理、研发团队、条件建设、营销队伍等方面的能力。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吴献东指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和转换。加速推进落实战略措施,促进军民融合,加快民机产业发展。
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强调,“十二五”是民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不断推进直升机自身的研发发展,按照商品规律培植和催化市场。集中精力抓好直升机、螺旋桨支线飞机、固定翼通用飞机的发展。建立全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脚踏实地快速推进中国民机产业的发展。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谭瑞松与嘉宾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