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信息化建设,除了实现旅客能在机上打电话、上网,还能解决哪些更急迫、更现实的问题?昨(7)日召开的第十二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上,诸多专家剑指航班延误。记者获悉,中国民航未来三年将投资1.2亿元,建立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满足媒体和旅客的知情权,减少航班延误发生。
航班延误预报是平息“民愤”关键
昨日论坛民航业界“大佬”云集,但受到北方地区恶劣天气的影响,仍有部分重要嘉宾受航班延误所困,未能出现在深圳的论坛现场,民航业界重要人士出行尚且如此,普通市民更不用说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航班延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热议和抱怨。SAP运输和物流首席专家毛建忠博士认为,航班延误是客观存在,一定阶段无法根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或者是降低延误率。“但作为旅客来说,最重要的是能提前知道航班延误的程度。”
数据显示,国内外的航班正点率差不多,一般都在81%左右。但毛建忠认为国外一些航空公司在运营管理等许多方面比国内做得要好,特别是在发生航班延误的时候,发达国家的旅客告知和旅客服务更到位。
“如果对延误航班能够事先告知旅客,一方面可以让旅客自由安排时间,不用匆匆忙忙赶往机场,另外一方面可以让旅客重新安排自己的行程,提高出行效率。” 毛建忠认为,航班延误预报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建综合信息平台减少延误影响
针对专家呼声,昨日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规划部副部长齐鸣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长,相对应的空域、航路、航班时刻将越来越紧张,航班延误难有大的缓解。“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民航信息的共享,行业内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都越来越迫切。”
据透露,民航局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简称ASIP)的示范工程,总共投资1.2亿元。
“以前都是空管、机场、航空公司三方单向的互换信息,现在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信息都送到这个综合的平台上,每个单位都能从这个平台上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对公众发布。”齐鸣介绍。
尤其是恶劣天气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乘客往往是按原计划到机场,在机场等待,或者是在飞机上等待,或者是由航空公司来安排住宿,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利用了这样的平台,空管发布流量控制信息、起飞的时刻资源、气象情报等,航空公司就可以精确预计延误时间并通知乘客,这样,乘客可以在家等待,或者改签航班,保证精确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