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列表页面 团体标准页面

欢迎访问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官网。

新闻中心

程不时:运十“悲剧”削弱了国家实力和地位

2008-04-28 11:07:53

图1: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首架大型客机运十。

 

     中国首个大飞机——运十于1980年9月26日在上海首次飞行成功,以后试航到全国包括西藏拉萨、哈尔滨、北京、广州、昆明等在内的许多大城市,是20世纪内我国唯一自行研制的飞抵世界屋脊西藏拉萨的飞机。1986年,运十停止飞行。迄今,关于运十仍有许多争论,而有些人仍不承认运十存在的意义。

  4月17日,上海的春天一扫连日来的阴霾,温暖而明媚。在一所幽静的咖啡馆里,记者专访了已78岁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运十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中国经营报》:你从21岁起开始在我国航空工业战线工作,在你一生中,不仅运十 ,也有初教6等得意之作。运十在你一生中有什么地位?您怎样评价它?

  程不时:初教6是我50多年前设计的,当时是作为教练机使用。但没想到,2001年美国EAA(Experimental Aircraft Association)特邀我作为嘉宾参加7月在美国奥什科什举行的“飞行大会”,因为这个飞机在美国很受购机者欢迎。我在72岁的时候在异国蓝天头一次乘上自己27岁时设计的飞机,非常激动。

  但是,运十的岁月最令我难忘。1972年8月5日,“708”设计组负责人熊焰、技术牵头人马凤山,与总体设计人员们一同向全国专家审定会议提出了运十设计总体方案,极具技术眼光,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虽然这个方案受到怀疑论者的反对,纵观全球旅客机发展的形势,可以说直到现在看仍将是合理的布局和正确的选择。

  20世纪的中国航空工业史上有3件大事:1909年,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冯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飞机,揭开中国航空史上的第一页;1958年,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喷气式飞机“歼教1”试飞成功,喷气技术的掌握使得我国航空业走向超音速、大型化成为可能;1980年,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最大飞机“运十”诞生,中国拥有了首个大型喷气飞机开发平台。这就是我对运十的评价。

图2: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首架大型客机的客舱。

 

  《中国经营报》:有人认为运十是花钱做了一个仿制波音707的产品?

  程不时:绝不是的。运十的设计方案经过全国专家会议评审、研制中进行过166项大型地面试验, 工程耗资约3.5亿元人民币(包括修建厂房、翻修跑道及其他技术改造费用),这个耗资与类似工程相比是低的。首飞后,美国波音公司的负责人专门来看过运十。1980年5月19日,《航空周刊》刊载了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评论:“运十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十年之久的锻炼。任何说中国全盘照搬波音707的人,都不了解今天的中国。”

  不仅是运十,在那个时代很多人认为国内的产品肯定不如国外好。“仿制论”者把自行设计的产品称为“高级仿制”,误以为只有原创性设计才是真正的“设计”。他们以为只有发明原子弹才是“创新”,其他都是“仿制”,弄不清人认识发展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设计中对已有认识的继承都偷换概念称为是“仿制”。显然这种理解大为偏颇。

  《中国经营报》:有人认为运十“折翅”蓝天的原因是没有将其当做产品来运作,没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规划?飞机出来了,才想到去找市场。找不到市场了,就要国家支持?

  程不时:当年陈毅出访外国时非常希望能够坐上自己国家的飞机。1970年7月,毛主席、周总理决定上马运十项目,工程按国家任务正式下达的年、月命名,代号“708工程”。项目的工程目标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但是设计中兼顾了在国内航线上的载客使用情况。我认为,运十失败,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管理水平的失败,是一个产业的问题。对发展自己国家的航空产业、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认知不足,对航空工业体制认知不足,导致把运十做了又丢掉。当然,也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不愿意订购等一些其他综合因素,这些都是历史。

  做大飞机是个耗资耗时的大工程。有运十这个教训,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提倡一种“系统工程”概念。国内航空界的误区是把某个领域往里深入分析,深入分析某些规律,做成某方面专家,而缺乏系统综合的能力,因此迟迟设计不出自己的工程型号来。

图3: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首架大型客机的驾驶舱。

 

  《中国经营报》:运十用的是国外的发动机?

  程不时:是的。当时试飞首飞,运十用的发动机是波音707的备份发动机,但是我们也自己研制了一个发动机。新机用成熟的发动机来试验,新的发动机用成熟的飞机试验,才能明显测出新产品的质量。我们把运十用国外发动机测试,效果不错。我们在别的飞机上装我们的发动机,结果也很好。说明我们有这个能力。但是当最后准备把自己的发动机装在运十上的时候,经费没了,运十项目就此搁置。

  《中国经营报》:运十在我国提出大飞机战略的今天有什么意义?你对2007年12月ARJ21的下线有何看法?

  程不时:对ARJ21没有太多关注,但是它不是大飞机,是支线飞机。麦道公司曾在20世纪60年代做过类似的支线飞机。从运十上继承发展研制大飞机,比从支线飞机发展到大飞机优越。

  运十的停止,是我们自己抛弃了自己的大型客机产业。我认为,今天我们跟国外航空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拉大到了50年。运十浪费二十多年,差距越来越大。运十停止的损失是一个国家能力、战略地位的损失。

  就大型喷气飞机本身的技术而言,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气动力及其结构并没有出现重大的革新,航空技术的进步主要发生在发动机、电子设备及材料等方面。运十已经跃上喷气运输的台阶,其总体构型到新世纪仍然是全世界通用的主体构型。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不断汲取和采用新技术,不断地更新改进。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10-84250248
010-84250248
camac@camac.org.cn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西里28号英特公寓B座18B
邮编:100028
    Copyright © 2015 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 1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