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08年8月27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ARJ21-700 101架飞机转入试飞站交接仪式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厂房隆重举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庆伟,总经理金壮龙,党委副书记薛利,副总经理史坚忠,总会计师田民,副总经理罗荣怀、吴光辉,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上海飞机制造厂厂长贺东风,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秦福光,总经理助理王文斌,工会主席兼企业文化部部长刘林宗等领导出席了仪式。
“目前,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工作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这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中国商飞,即大飞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庆伟在题为《立志让中国的大型客机早日翱翔蓝天》的文章中提到的(据9月16日《求是》杂志)。
文中第一次确认了大飞机项目的整体布局方案是一个总部、3个基地。同时,张庆伟还提到,大飞机项目将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构建飞机研发、总装集成、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5种能力。
9月18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一位参与大飞机项目论证的专家处获悉,我国大飞机项目进入了具体的技术论证和评估阶段,并正式开始启动国际合作的进程。
上月底,ARJ21-700的一架飞机已经正式从上海的飞机总装厂转入了试飞站,进入试飞前的最后一步,随即大飞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亦展开。
在中国大飞机项目日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时,美国普惠、霍尼韦尔、罗克韦尔·柯林斯等世界知名公司,陆续派出专家与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开展了第一阶段的联合工作,就发动机和关键机载系统进行技术交流。
不久前,美国沃特飞机工业公司落户成都,将业务拓展转向中国大飞机市场。据四川当地媒体报道,沃特公司不仅仅只局限于将波音公司零部件分包给中国的飞机零部件制造商,他们希望在成都或者其他城市建立自己的工厂,甚至有意在中国雄心勃勃的大飞机项目上分得一杯羹。
这位曾经参与过大飞机项目论证的专家告诉记者,技术问题一直是我国制造大飞机的软肋。发动机和部分零部件,先期中国可能无法自行研制和生产。发动机以及大部分的机载设备和系统,50%以上配件需对外招标。
这位专家认为,研制大飞机,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还是应该注重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在研制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包括材料、机械、发动机、电子等项目产业的发展。
据《东方早报》报道,原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局长、大飞机专家金履忠教授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研制飞机发动机、部分研制机载设备和系统企业的基础,需要和国外进行合作。
但是原ARJ21飞机第一任总设计师吴兴世却表示了持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制造方面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到国外的飞机制造厂去转包生产。“波音、空中客车可以在全世界进行转包生产,是由于他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能力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国现在的制造能力本身不行,怎么可能要求其他国家的制造厂造出比我国质量更好的飞机部件?”
吴兴世认为,“要驾驭国际资源,首先得自己有能力,要自己能干,才能指挥别人干好。如果外国制造商看到中国的制造能力还不如他们,他们不会老老实实按照波音、空客的高标准来制造飞机部件,很有可能降低质量,达到中国的制造要求就行了。”
他说,在其他技术方面,今年我国全面启动和实施的大飞机重大专项整体配套项目中,包括碳纤维在内的诸多化工新材料项目,随着以该专项为代表的国内各领域对碳纤维产品的需求增加,许多碳纤维研究项目或千吨级产业化项目纷纷启动。然而由于我国碳纤维行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化技术,产业发展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