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落户上海 工业之花将带动制造业升级(06-15)
2009-06-15 13:10:41
在波音发源地美国西雅图,聚集着上千家的航空配件生产厂商,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而在中国的上海,这条产业链也在借助“大飞机”项目的落户,悄然进行着布局。
4年前的2月,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金履忠、胡溪涛等6位专家,在给国务院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建议,将自主研制大型民机放在上海,因为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工业科技力量雄厚,还拥有自主研制“运十”和中美合作生产麦道90飞机的基础,“十五”时期又是自主研发新一代支线飞机的基地。
三年后,这份建议变为了现实,随着长城航空有限公司(Great Wall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长城航空”)在上海的挂牌,标志着大飞机项目正式落户上海。
这对上海来说,并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大项目”,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辐射能力的大飞机项目,将直接带动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
三大中心+一个心脏
在刚刚公布的上海“2009—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化9个重点领域”中,飞机制造也名列其中,并明确提出,到2012年沪上民用航空制造业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要形成大型客机的总装和研发基地、ARJ21-700支线飞机30架批产、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和航电系统集成产业化等。
对此,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史坚忠指出,大型客机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技术扩散率高达60%以上,能够拉动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被誉为“工业之花”。大型飞机项目落户上海,对于带动上海地区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航空产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将形成民用飞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客户服务、航空运营、金融租赁、维修改装、转包生产等较为完善的业务链和产业链。
如今,已经争取到大飞机项目的上海,已经悄悄开始了大飞机产业的谋篇布局,大规模的民用航空制造业版图已经在上海的浦东、张江、大场、闵行紫竹园区徐徐展开。
下个月,一个全新的设计研发中心将在浦东的张江正式开工建设,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3000名员工在中心工作。这个设计研发中心,主要就是负责大型客机、支线飞机的研制和民用飞机相关设计技术的研究。
而在上周,上海飞机制造厂也正式由工厂制企业转型为公司制企业,将承担起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的总装制造任务。为了大飞机项目的总装工作,上海飞机制造厂还与三所着名高校合作建立了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和装配技术中心,为大飞机制造做好技术储备。
在更早的时候,大飞机的客服中心已经落户闵行紫竹园,至此,大飞机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了在上海“总部基地和三大中心”的规划。
而由中航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的两家企业上海电气[10.34 0.29%](集团)总公司和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上海成立的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商发”),更是使上海肩负起研发飞机制造业中最尖端技术的任务。
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除了飞机的心脏,大飞机的研制还涵盖了机械、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相当于是对一个国家基础工业的“集体考试”。
一直负责研究中国是否应该自主建造大飞机的老干部金履忠曾告诉记者,大型飞机技术的突破,将会带动一批新产业的发展。如果大飞机研制成功,其意义并不亚于“两弹一星”,也不亚于载人航天飞机。
来自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指出,由飞机技术派生的衍生产品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的15倍,而航空业带动技术升级、产业延伸的效应则更大。
研制大飞机是“令人生畏”的任务,目前也只有美国、欧洲四国和俄罗斯能生产大飞机。
去年,由47家单位、468位专家组成的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已经初步完成大型客机总体技术方案,梳理出了第一批需要启动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今年,大飞机公司的任务就是全面完成可行性论证,并完成14项关键技术和启动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我国大飞机的研制模式也已经确立,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研制模式。中国商飞作为大飞机主制造商,定位于设计集成、管理体系、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适航取证等方面,而发动机、机载设备、材料等部件都将外包。
这无疑给上海的产业和企业创造了转型和提升的机会。
比如总部在上海的宝钢集团,对国家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项目自2007年就开始立项,目前,大型飞机起落架用300M超高强钢、四大牌号钛合金结构用钢都已研制成功,与大飞机项目相关的发动机用特种钢材等的研发也已全面展开。此外,宝钢还在加紧建设国内首条大型特种金属及合金板带工程、热挤压钢管改造工程。
目前,中国商飞已和首批9家国内供应商签订了理解备忘录,将在涉及起落架、舱门、机翼等大飞机机体制造中开展合作,这也意味着中国大飞机项目所带动的民用航空产业布局开始逐步成型。
大飞机所需要的复合材料的突破,也是各方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制造大飞机的材料,尤其是复合材料的研制,将是中国大飞机研制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也就是最难突破的。”ARJ21项目前副总设计师周济生告诉CBN记者。
上海市政府刚刚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也对上海的材料产业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重点推进的领域有高性能碳纤维、耐高温纤维、高温合金、钛合金、环保节能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