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着力打造以生态和空港凝聚活力的创新型城区,致力于推进富民强区,"空港门户白云区"形象日渐清晰,生态空港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三年弹指一挥间。三年多来,白云区一路铿锵,硕果累累,"生态空港活力白云"逐渐展露新颜。
白云区委、区政府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生活在白云大地的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幸福。
白云区经济保持平稳协调发展,地区GDP从2006年的585.4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853.07亿元,增幅达45.7%。同时,随着发展生态空港经济战略的确立,白云区经济发展的思路不断清晰,临空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空港经济的内涵也不断丰富,"空港门户白云区"的品牌不断深入人心。
亮点一经济发展指标不断刷新
2007年稳步向好
2007年,白云区经济稳步发展并实现向好调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4.46亿元,增长13.7%;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3∶27.1∶68.6,城市化特色更加突显;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1.12亿元,完成全年收入计划的107.2%,比上年增收1.16亿元,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8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37元,增长10.7%;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政策生育率达到93.6%。
2008年健康协调
2008年,白云区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协调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0.47亿元,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比上年增收4.44亿元,增长21.0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1元,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90元,增长14%。
2009年逆势上扬
2009年,白云区委、区政府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契机,以"三促进一保持"为工作主线,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发展实现逆势上扬。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3.07亿元,增长10.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收3.94亿元,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按法人单位经营所在地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8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42元,增长12.3%。(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67元,增长12.6%)。
亮点二生态空港战略内涵逐渐丰富
2008年,《广州市白云区发展战略规划暨"空港"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正式面世,由此吹响了发展空港经济的集结号。报告明确白云区到2020年的发展定位为:以生态和空港凝聚活力的创新型城区;广州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市级公共副中心所在地和都市生态功能区;亚太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珠三角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临空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确立了"一轴、两极、三区、多组团"的城区发展格局,随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轴、一圈、两城、两湖"六大区域建设,重点围绕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高水平的规划和先进的管理体制精心打造白云机场周边、白云新城、金沙洲居住新城、白云湖周边四大城市功能区。
三年多来,随着生态空港经济的逐步推进,区域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临空产业布局也进一步明晰,招商引资渠道不断拓展,土地储备进程不断加快。
白云区目前已完成了临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晰了各街镇在生态和空港经济大框架下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重点经济发展区域建设各有进展,白云新城控规调整已完成,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作试验区已完成城市设计,白云湖地区城市设计工作进一步深化,空港物流园控规成果已报市规划局,广州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已报国务院审批,广州白云国际航空城已纳入广州空港功能区布局规划,民科园扩园选址方案已完成,广州市节能和新能源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南湖地区旅游专项规划正开展编制。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百亿经济项目系列活动,三元里大厦等10个项目已建成,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等12个项目已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以投资额达50亿元的广州白云万达广场、中央海航酒店广场以及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业态的高端商贸业项目已动工。
亮点三"空港门户白云区"形象成功树立
白云区这些年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整体形象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是提升白云区软实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广州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
白云区发展空港经济的心态是开放的。通过沟通了解和学习,我看到了白云区发展空港经济的巨大潜力。
——奥一网友吉峰
为全力打造"空港门户白云区"形象,白云区特别制定了《白云空港经济宣传总体方案》,还成立了白云空港经济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骆蔚峰书记和余楚风区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
为了实现"用一年时间,树立起白云区空港门户形象"的目标,白云区委、区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从媒体合作、社会宣传等方面达到了立体式宣传白云区空港门户形象的效果。如今看来,"用一年时间,树立起白云区空港门户形象"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空港门户品牌已经成为白云区一张响亮的"名片"。为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启动的"生态白云我的家"绿色白云之旅,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爱祖国、爱白云、爱生态、爱健康的热情;成功策划"百亿经济项目奠基峻工向建国60周年献礼"活动,引起了业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在众多的宣传活动中,以空港门户为"卖点",白云区首次问计于网民的创举很值得一提。来自公务、企业、学校、民工等社会各界的网友在零距离体验白云空港门户魅力的同时,为"空港门户白云区"建言献策、"拍砖灌水",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2007-2009年度主要数据比较
专家声音
■中南管理局副巡视员任超英:
发展临空经济会带来多赢
机场对国家GDP的贡献率在6%-8%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GDP有6%-8%是直接来自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在10-15年左右的时间,临空经济得到了大发展,顺义区周边的农田都变成了临空产业区,空客中国总部就建立在这里,并且还建立了模拟机训练中心。
围绕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对于地方政府、航空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在这个经济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都是一种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万敏
为空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白云区在发展空港经济的过程中,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或国内的大企业落户白云,要加强新旧两个机场的统一协调,做好企业落户的注册服务。发展空港经济,航材是不可缺少的一块。建议白云区可以在世界上引进一些航材中转企业,借此吸引众多的航空企业入驻白云。
同时,发展空港经济离不开高级人才方面的保证。我校很愿意在民航人才的保证方面努力做一些工作,比如保证飞机维修单位、航空师基本技能、物流企业专业人才等证书、执照的发放和拥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