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危思危"不唱高调
今年8月,民航湖南监管局率先在全国与辖区所有机场签订《安全绩效管理协议书》。作为中国民航建设"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试点单位,长沙机场吸收国内、外机场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建立形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包括11个子体系的一套完整的"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民航局科技成果鉴定,被确定为行业领先水平。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沙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效能,确保安全发展,民航中南局再次把开展安全绩效管理试点放在长沙机场。对此,湖南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国林认为,围绕建立长效安全机制,长沙机场安全管理这些年来一直在深耕细作,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做法要坚持下来:落实组织责任要严;制定标准要高于行业和地方;规章制度的执行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奖惩制度力度要大,"奖要奖得令人羡慕,罚要罚得刻骨铭心";安全投入要持续坚持;抓好人员基础培训绝不能走过场,基础和基层是"持续安全"的根本。
"搞安全绝不能唱高调,湖南机场业正在做大做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保障压力。长沙机场运行条件已处于超负荷状态,新航站楼正加紧施工建设,空防安全压力最大。看得见的安全盲点、难点容易扫,隐藏在内的人的思想麻痹观念不易除。现在的形势要求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要'居危思危',这一观点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我们搞安全的管理者的切身体会。安全工作无止境,湖南机场安全管理要再上新台阶,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刘国林说到。
三点共识谋发展
"要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做到系统安全管理下沉一线很重要"。南航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聂自力介绍了五级监管体系无缝对接,指导一线运行基层单位形成自我完善体系,使系统管理力度延伸到运行现场,在操作前端发挥效果的做法。中国航油湖南分公司介绍了今年把反三违专项治理作为重点,落实构建SMS体系的体会;民航湖南空管分局在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方面,提出了解决制约发展的具体建议。
"湖南民航发展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良好发展机遇,要争先创优,做出成绩,解决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关键,安全是发展的根本,必须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系统抓好安全管理,各方要形成共识,落实中形成合力"。民航湖南监管局局长张耀海总结到。经过充分沟通征求意见,民航湖南监管局在会上提出了代表湖南民航今后发展的三点共识--第一是坚持把安全问题作为民航发展的立脚点。坚定不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只有保证了持续安全,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坚实可靠的基础。其次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正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牢固树立系统安全、过程安全的安全观念,着力打造理念体系、规章体系、队伍体系、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干部领导责任,员工岗位责任。积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知难而上,务实创新,才能为持续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最后要把支持湖南经济社会建设当作辖区民航单位跨越发展的出发点,架好空中桥梁,打造行业品牌,做出积极贡献。